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柔佛古庙    RUMAH BERHALA KUIL KUNO JOHOR , MALAYSIA
   
 

 
 

 

 

 
     
 

游 行 历 史
Parade Information

 
 

话说 。。。柔佛古庙游神 


 

柔佛古庙游神, 是柔佛州华社一大盛事, 每年农历的正月廿日五帮眾神出巡, 一连三天的游神盛会, 已经不只是属於新山市的常年盛事, 来自全柔各地的人群蜂拥而至, 热烈参与, 以能够参与盛会为荣, 能够目睹盛事为首要, 经已让这个宗教的仪式跨越了信仰、习俗、帮派、籍贯、教育与文化的层次, 密切把各帮各派牢牢团结一致, 不论在广义上或是狭义上都成为代表新山华社团结与合作的精神, 成为新山人感到光荣自豪的节日, 也难怪会被纳入国家文化遗產.

柔佛古庙游神, 自港主时代就已盛行, 当时柔佛州各地的港主, 都必须派出船只, 带著一对灯笼到新山来伴隨神明出游.

港主制度是由柔佛州天猛公依布拉欣在 1844 年颁佈的, 主要是为了鼓励华人来柔佛州开垦, 因此在各河港委任港主.

这个制度也吸引了许多从中国大陆沿海一带的华人南渡柔佛开垦, 当年的交通都必须依赖河流, 因此开垦也隨著这些河流而设立了港主, 全盛时期, 柔佛共有 138 条港, 把柔佛州建设成为一个最繁荣的州属.

新山毗邻新加坡, 1855 年开埠实行 ” 港主制度 ” 后, 陈厝港港主陈开顺从新加坡招徕大量潮州同乡前去种植甘蔗, 也把源自新加坡的会党组织 “ 义兴公司 ” 带进了柔佛州.

当时, 许多著名港主如陈旭年、林亚相、林进和等都是潮州人, 他们都有“ 义兴公司 ”的背景.

大约在 1870 年, “ 义兴公司 ” 首领陈旭年港主发起建立柔佛古庙, 成为新山华侨的核心活动场所.

柔佛古庙与其它神庙不同的是, 它拥有浓厚潮州及帮会色彩, 却也展现了早期新山华社帮群间的包容性.

柔佛古庙内至今仍存挂有数面牌匾, 除同治庚午(1870 年)由 “ 中国潮州众治子敬立 ” 的 “ 总握天枢 ” 牌匾之外, 其余年份较早的牌匾之中, 按顺序尚有 “ 福建省众弟子林雷姑、卓绍官、张觉官、杨财官 ” 同立的牌匾 “ 北极增辉 ”(天运同治拾贰年, 即1873年)“ 广肇府信士众等仝敬送 ” 的牌匾 “ 同沾帝德 ”(同治十二年, 即 1873 年), “ 客社众信等敬奉 ” 的牌匾 “ 极德咸沾 ”(同治十三年, 即 1874 年), “ 琼州府众仝敬 ” 的牌匾 “ 万古威名 ”(壬午年, 推断应是 1882 年).

柔佛古庙的这五面年份最早之牌匾, 所显示的讯息极为重要, 既有 “ 潮州众治子 ”, 又有“ 福建省众弟子 ”、“ 广肇府信士众 ”、“ 客社众信 ” 和 “ 琼州府众 ” 的相继敬送牌匾悬挂于柔佛古庙之内, 它揭示了柔佛古庙不仅是潮州社群崇奉的庙宇, 亦容纳了福建、广肇、客家和海南所谓 “ 华社五帮 ” 人士的膜拜神明.

19 世纪 70 年代, 柔佛古庙这种包容闽粤五帮的崇奉格局, 对在早期新马华人社会来说, 相当罕见, 早期新马华人寺庙, 多具有明显的帮派色彩, 一些被崇奉的神明, 都被地方化或帮群化, 这也反映了华人社会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的严重分裂, 即使是有超帮色彩, 例如新加坡潮人所建的粤海清庙, 容纳了广惠肇、茶阳、嘉应和琼州人士的参与崇奉, 但与福建帮的天福宫仍是泾渭分明, 形成广、客、潮、琼联合阵线与福建帮对峙的两极性帮权结构.

因此, 当年像古庙这种能包容, 整合了闽粤华人五帮社群格局的五帮庙宇, 的确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 它是新山华社帮群整合史略一个非常重要之历史典范, 是新山华社 “ 五帮共和 ” 的历史传统体现.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起, 一连三天是柔佛古庙游神之日, 它既不是古庙诸神的神诞, 也不是庙宇落成的庆日, 一般推断, 柔佛古庙游神是源自于潮州地区 “ 营大老爷 ” 民俗, 其历史文化渊源与素有 “ 小汕头 ” 之称的新山移民形态是相契合的.

农历正、二月 “ 营大老爷 ”, 是潮州地区相当普遍的传统民俗活动, 1937 年, 沈敏在《 潮安年节风俗谈 》一书指出, 此乃 “ 初春农闲的时节, 各地有游神行乐的习俗 ”, “ 从旧历的正月中旬到二月初旬, 差不多没有间断的 ”, 一些较大规模的游神, 更是 “ 游人达十余万, 全城如醉如狂 ”, 很显然, 这是农闲时节的游神行乐民俗活动.

而在柔佛, 早期华侨出国, 面临着艰难险恶的陌生世界的时代, 他们往往将家乡的 “ 老爷 ” ( 神明 ) 恭请到侨居地, 立庙供奉冀获保佑, 生怕神明在庙中呆久了不开心, 每年正月庙会 ( 也有在其它时间举办的 ), 还要把它们请上街头看戏、巡游, 接受万众的顶礼膜拜.

至今, 在闽粤侨乡各地村镇, 由民众自发组织的 “ 营老爷 ” 游神活动, 仍然相当普遍, 在东南亚各国华社, 游神活动亦不鲜见, 只不过规模都较小.

柔佛古庙游神文化脱胎于潮州, 却跨帮群的社会整合根植于马来西亚柔佛新山, 从 “ 潮州民俗 ” 发展到 “ 五帮共庆 ”, 一来是因港主时代柔佛古庙已成新山的社庙, 它并非专属于某个帮群所独有, 其次, 游神活动之所以由五帮来分工承担, 民间相传有指说是因为战前柔佛华侨公所为解决抬神问题, 而进行社会协商后的规约.

据说, 早期古庙游神在人力资源动员上并不如今日顺畅, 为一劳永逸解决每年的雇人抬神问题, 1922 年, 柔佛华侨公所成立并接管柔佛古庙, 华侨公所乃与新山各帮群协商, 将柔佛古庙出游的五尊主神, 分别交由五帮各自负责抬游, 协商结果, 众神出游时的排序, 依秩是先由海南帮打先锋, 负责抬神赵大元帝, 次则广肇帮抬华光大帝, 客家帮抬感天大帝, 福建帮抬洪仙大帝, 最后由潮帮负责抬游元天上帝, 这种配置因袭下来, 乃有某位神明属于某帮负责的传统, 进而演变成为独特的 “ 五帮共庆 ” 游神格局.

狭义来说, 柔佛古庙游神主旨在于让新山市甚至是全柔各地的善男信女膜拜、祈愿、许愿、还愿与求愿, 祈求合境平安、风调雨顺、五穀丰收、安居乐业、顺顺利利, 十足是一个宗教仪式, 而新山人在游神结束时, 才为农历新年划上句点.

在广义上, 则古庙游神不只是华社团结合作的象徵, 也代表了华人对我国作出的血汗贡献、拓荒的精神、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热爱这片土地的开垦、披荆斩棘从荒芜到今天的繁荣、流汗流血的开闢, 无怨无悔的付出, 让这个荒芜的渔村成为繁华的大都市, 乃成为超越宗教信仰的文化传承, 这个意义必须给予发扬光大, 也必须让当政者明瞭理解, 同时应该给予传承到下一代去.





资料搜整 陈成祖, 潘月云 ( 莹莹 )

 

 
 

 

 


柔佛古庙
JOHOR CHINESE OLD TEMPLE
KUIL KUNO JOHOR
 
© Copyright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webartstudio.com.my

Visitor counter: http://www.hitwebcounter.com/htmltutorial.php

 


QRCode